關(guān)鍵詞 |
蘇州供應(yīng)五角楓,五角楓,蘇州五角楓,供應(yīng)五角楓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花多數(shù),雜性,雄花與兩性花同株,多數(shù)常成無毛的頂生圓錐狀傘房花序;萼片5,黃綠色,長圓形;花瓣5,淡白色,橢圓形或橢圓倒卵形;雄蕊8,無毛,比花瓣短,花藥黃色,橢圓形;子房無毛或近于無毛,在雄花中不發(fā)育,花柱無毛,很短,柱頭2裂,反卷;花梗細瘦,無毛。翅果嫩時紫綠色,成熟時淡黃色;小堅果壓扁狀。
分布于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陜西、甘肅、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ㄗ灾螀^(qū));各地公園有栽培。生長于海拔800-1500米的山坡或山谷疏林中。
五角槭與元寶槭(學(xué)名:Acer truncatum Bunge)相近,但五角槭的葉較細而薄,通常長與寬約6-7厘米,基部深心臟形,顯著地7裂,果序傘房狀,淡紫色,較短,包括長1-1.2厘米的總果梗在內(nèi),共長4厘米;翅果較小,長2.3-2.5厘米,張開成銳角,極易于區(qū)別。
播種育苗。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質(zhì)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細致整地,每畝施基肥5000千克。北方一般用大田壟作,播種期4月。采用條播方式,行距20-25厘米,播種溝深4-5厘米,溝寬4-5厘米。每畝播種量10-25千克。好選用經(jīng)過層積催芽(或用溫水浸泡1天)的種子,發(fā)芽率高,出苗整齊迅速。層積催芽具體方法:播前用40℃-50℃溫水浸種2小時,澇出洗凈后用2倍干凈粗沙摻拌均勻,堆于室內(nèi)催芽。催芽時用濕潤草簾覆蓋,每隔2-3天翻倒1次,約15天后,待種子有1/3開始發(fā)芽時即可播種。播種后覆土2-8厘米,經(jīng)2-3周發(fā)芽出土(層積催芽的可提前出土),1周內(nèi)出齊,出土后4-8天長出真葉,8周后開始間苗。育苗期追施化肥2-8次。一年生苗高可達70厘米,二年生苗高1.2-1.5米。每畝產(chǎn)一年生苗1.8萬-3.1萬株,二年生移植苗畝產(chǎn)6000株左右。五角槭干形較差,應(yīng)注意培養(yǎng)主干。對于二年生以上的大苗,要注意干形培育,修去側(cè)枝,使主干達到一定的高度。
養(yǎng)護管理:對于作為行道樹的五角槭,在每年上凍前要澆一次越冬水,解凍后再澆一次解凍水,日常養(yǎng)護視情況及時補充水分,栽植后要每年進行主干涂白,涂高為1米,采用水、生石灰、食鹽、石硫合劑原液混合物進行涂白。另外在五角槭正常生長期間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經(jīng)濟價值:木材質(zhì)堅致密,為優(yōu)良的家具、車輛、膠合板及細木工用材;樹液可制糖。 [2]
藥用價值:枝、葉入藥。夏季采收,鮮用或曬干。味辛、苦,性溫。除濕,止痛。主治偏正頭痛,風(fēng)寒濕痹,跌打瘀痛,濕疹,疥癬。
————— 認證資質(zhì) —————
全國五角楓熱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