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旱柳,貨源充足,陜西旱柳,旱柳批發(fā),旱柳樹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園林用途 |
行道樹 |
落葉與否 |
落葉性 |
生長環(huán)境 |
露地 |
樹齡 |
5年 |
樹形 |
卵圓形 |
樹型 |
卵圓形 |
主要觀賞部位 |
觀葉 |
旱柳渾身都是寶,人們自栽自采自用非常方便。一度時期也是靖邊農家的重要經濟來源,故有“家栽三百柳,花錢不用愁”的說法。旱柳柔韌性高、抗壓力強,木質細密、不易腐朽,可作椽、檁、梁、柱等,是當?shù)亟ㄔ旆课莸闹饕牧希话宀倪€可做門窗、家具、包裝箱和小型農具;細嫩枝條可以編成儲藏糧食的囤子和生活中常用的筐子,還可制成保護庭院的柵欄;一到冬天,修剪下來的枝葉便是羊子的美味,稱之為“空中牧草”;至于那些廢棄的下腳料和樹梢則用來生火做飯,家庭主婦非常喜歡;根、皮、葉和花絮都可入藥,僅《本草綱目》就收入15條之多。其實旱柳還有圍圃護院遮陰造景的功能,《詩經》中有“折柳樊圃”的詩句,《漢書》中有“上林苑中大柳樹,斷仆地,一朝起立,生枝葉”的記載,因此無論平民百姓還是官員達人都有在宅院或園林栽植柳樹的習慣。直到,在搞好建設的同時,人們仍然鐘情于以柳為美、用柳造景,靖邊的城市運動公園就栽植了很多旱柳。
據《靖邊縣志》載:清嘉慶末年,知縣苑馥桂通過自捐俸銀,勸喻鄉(xiāng)間富戶捐款等形式,購回以旱柳為主的樹苗10萬余株,清明前后分發(fā)縣內居民栽植,成活率頗高。后來人們通過自繁自栽的方法,栽植旱柳等樹木蔚然成風。同治年間,靖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又遭到一次大的破壞。光緒22年知縣丁钖奎到任后,鼓勵民眾廣栽樹木,搞好管護,親自撰寫了《勸民種樹俚語》,到處張貼宣講,使人們種樹的熱情更加高漲。1942年,惠中權任靖邊縣委,為了粉碎當局對邊區(qū)的經濟封鎖,曾廣泛發(fā)動群眾開展以旱柳為主的植樹造林活動,提出了“多栽一棵樹,多養(yǎng)一只羊”的口號,使靖邊的經濟建設和群眾生活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受到的表揚,并在陜甘寧邊區(qū)推廣了靖邊經驗。其間,還涌現(xiàn)出以白云瑞為代表的一大批植樹英雄,作家吳伯簫以《火焰山上種樹》為題,報道了白云瑞的事跡,發(fā)表在延安《解放日報》。
【旱柳生長習性】 旱柳是一種北方常見的落葉類喬木,它們既可以在干旱少雨的貧瘠土壤中生長,也可以在長期有水的江湖兩旁生存,既能在北方的冬季室外安然越冬,又可以在南方夏季濕熱環(huán)境下茁壯成長。旱柳是非常耐寒的,耐寒的低溫度會達到零下50度左右,因為旱柳可以在黑龍江的小興安嶺一帶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