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免費鑒定咨詢出手孫小頭
服務項目 |
鑒定,拍賣,展覽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2.孫小頭:民國成立時,由于幣制尚未建立,除四川改鑄大漢銀幣,福建改鑄中華元寶外,主要的造幣廠,大都仍沿用前清鋼模鑄造銀幣,以供流通需要。由于幣制混亂,臨時財政部長陳錦濤,于民國元年3月11日呈文大孫中山,鼓鑄1000萬元銀幣以為整頓。圖案采用大孫中山肖像,以后的通用銀幣再改花紋式樣。孫中山令財政部行文,同意鼓鑄幣,并命令其余的通用銀幣新花紋,“中間應繪五谷模型,取豐歲足民之義,垂勸農務本之規(guī)”,訓令財政部速制新模,分令各省造幣廠照式鼓鑄。不久,財政部就頒下新模給江南(南京)、湖北、廣東等造幣廠依式鑄造,這就是“中華民國孫中山像開國幣”的由來。背面中央為中文隸書體“壹圓”及嘉禾,邊緣英文“中華民國”、“壹圓”,左右分列五角星(后改為六角星)。直線邊齒,重26.6克,含銀90%到91.9%含銅9%左右?[1]??,俗稱“小頭”。該幣作為中華民國國幣發(fā)行,流通甚廣,數(shù)量較多。中華民國孫像開國幣銀元,并非都是民國元年鑄造。民國16年、17年南京和天津造幣廠均有鑄造,但采用的全是“中華民國開國幣”的年代。中華民國孫像開國幣銀元,由于鑄造廠家不一,鑄造年代不同,雕刻師英語水平不高,除正背面主要圖案未變外,其花飾細節(jié)、英文字母均有變異,特別是英文字母差錯較多。這就形成了該幣的多種版別。傳世較廣的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五角星版式,一種是六角星版式。
查看全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