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民族使用鼻煙壺,有其自身的特點,從器物外型、選材用料、繪畫雕刻之細處均能體現(xiàn)出游牧民族的審美喜好,雖然不同于京壺似大家閨秀之風,倒也馬背民族雄渾蒼茫的豪俠之氣。本期收藏小編就為大家梳理一下鼻煙壺的大致發(fā)展脈絡,后續(xù)將逐步介紹具有代表性的蒙古族鼻煙壺。
鼻煙壺之所以受重視,除了本身的實用性外,還具有著送禮饋贈、身份象征等功能,自清代發(fā)展至今雖然只有三的歷史,因其小巧、宜於把玩,一直受到中西方博物館及收藏界的青睞,成為中國近代文物的重要項目之一。
鼻煙壺被人們珍愛了幾個世紀,不僅作為實用器,更加作為身份地位、審美品位的象征而被上至、下至百姓的“全”所追捧、喜愛和使用,雖然民國以后吸聞鼻煙的習俗漸漸沒落,但在內(nèi)蒙古的廣大草原牧區(qū)中,互敬鼻煙壺的習慣依然被保留和傳承下來。在阿拉善、在烏蘭察布……每每見到尊貴的客人、朋友,主人依舊會掏出心愛的鼻煙壺,與客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