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膠(sealant)是用來填充構(gòu)形間隙、以起到密封作用的膠粘劑,主要引隨密封面形狀而變形、不易流淌、有一定粘結(jié)性的密封材料,分為彈性密封膠、液體密封墊料和密封膩子三大類。密封膠具有防泄漏、防水、防振動及隔音、隔熱等作用,廣泛用于建筑、交通運輸、電子儀器儀表及零部件的密封。
施工方法
1.用棉紗清除涂膠部位表面的塵土、油污及明水。如果表面有易剝落銹蝕,應事先用金屬刷清除,必要時還可用酒精等有機溶劑擦拭表面。
2.根據(jù)施工部位的形狀將密封膠的尖嘴切成一定形狀的大小,用手動或氣動膠槍將膠涂在施工部位。
3.在表干時間以內(nèi)進行表面刮平、修飾等工作。表面要求特別嚴格的部位應在涂膠部位的兩側(cè)打上保護膠帶,并在刮平后揭去。若不慎將非施工部位沾污,可用蘸有酒精的棉布擦拭干凈。
包裝貯存
◇鋁管包裝:310ml;12支/箱;有限期9個月。
◇軟包裝:310ML、400ml;25支/箱;600ml;20支/箱;有限期6個月。
◇ 建議在25℃以下的干燥庫房內(nèi),避免高溫/水汽。
注意事項
1.開封后應當天用完,否則需嚴格密封保存;
2.在溫度15-35℃、濕度55%-75%RH條件下施工佳;
3.當環(huán)境溫度低于10℃或出膠速度達不到工藝要求時,建議在60℃烘箱里至少烘烤30分鐘。
涂膠工藝
一、預裝檢查密封件在預處理后是否有變形而影響裝配,要進行預裝。對變形的密封面要進行修整,密封間隙要均勻,間隙好在0.1-0.2mm之間,大不超過0.8mm,以適合密封裝配要求。
二、修整為了除去加壓固化后擠出的多余膠邊,提高外觀質(zhì)量。修整時勿使膠層剝離。
三、涂膠處理后立即進行,要注意涂勻。常用方法有手涂、噴涂、滾涂、壓注、壓力浸膠和真空浸膠等。單件、少量的涂膠多用手工,采用各種形狀的毛刷、刮勺和滾輪,大面積涂敷可采用噴槍,但膠液要稀。用高裁度膠修補縫隙可采用壓注法。大批量鑄件的涂膠采用壓力或真空浸膠法。
四、預處理目的是除去密封面上的油污、漆皮、鐵銹及灰塵等。柴油、汽油是常用的清洗液,精密的或小面積機械零件可用丙酮、乙酸乙醋及香蕉水等溶劑洗刷,大的密封面常用氫氧化鈉、碳酸鈉、偏硅酸鈉和偏磷酸鈉等堿溶液清洗。比較理想的是用三氯乙烯蒸氣進行處理。漆皮可用火焰噴燈燒焦后再用除銹劑或上述方法洗滌。
五、化學處理目的也是除去氧化膜,經(jīng)化學處理后的密封面,形成致密、均勻的新氧化膜,有利于膠液浸潤,加上表面極性增大,薪附力顯著提高。密封面經(jīng)化學處理后,需烘干處理,烘干溫度和時間要嚴格控制,切勿久放,烘干后應立即涂膠。
六、檢驗檢查膠層涂敷是否均勻,厚薄是否一致,固化是否完全充分。常用的檢驗方法有超聲波、聲發(fā)射、X射線輻照、紅外線以及全息攝影等。
七、調(diào)膠按照配方及操作順序進行,調(diào)和要均勻。
八、機械處理表面上的金屬氧化物皮層可采用機械處理的方法除去。其中以噴砂效果佳。砂粒材質(zhì)根據(jù)被處理材料的軟硬程度合理選擇。硬金屬可用鐵砂;而鋁類軟金屬可用沙子或氧化鋁。
九、固化在膠層固化過程中溫度和時間起重要作用。同時需要一定的壓緊力。加熱溫度取決于膠的固化特性。室溫固化膠大多需放置24h,才能達到較好的性能;熱固化膠固化時間一般為1-3h;厭氧膠需隔絕空氣方能固化,室溫固化需24h,若加入固化促進劑,數(shù)分鐘即可固化。
注意事項
1、表面準備
施工表面應干凈、堅硬、干燥并無油、脂及表面臟污如脫模劑、養(yǎng)護薄膜和疏水劑。清除所有松動顆粒和灰塵
2、打底
對混凝土和多孔表面使用Primer 3。
對無吸收性表面請咨詢我們。
3、施工
低使用溫度為5℃。為使用方便,將小支包裝儲存于10℃-20℃溫度之中。用作膠粘劑,以點狀或珠狀施于已準備好的表面,將需粘結(jié)的構(gòu)件擠入或壓在基面上。膠粘劑厚度取決于表面紋理(1mm-5mm)。密封完成后,可20%洗潔劑水溶液抹光接縫表面。為保持接縫兩側(cè)潔凈而使用保護粘帶時,應在密封膠固化前撕去保護帶。密封膠表面應盡量處于潮濕環(huán)境中。
4、接縫設計
在環(huán)境溫度下,接縫寬度允許變化量:
0℃以上,為密封時接縫平均寬度的±12.5%
0℃以上,為密封時接縫平均寬度的±5%的總量
5、一般使用
要用聚氨酯密封膠、膠粘劑成功地密封接縫,下述接縫設計規(guī)則值得關注:
接縫寬度12mm以下,寬深比為1:1
接縫寬度12mm以下,寬深比為2:1
為獲得正確的寬深比,并為密封粘合劑提供堅實的背襯,同時為防止密封粘在接縫底部,聚氨酯密封膠、膠粘劑下面用緊密封固定、不腐爛、無吸收性的背襯材料填充,如:纖維板配以隔粘帶,或者選用開孔性聚氨酯或閉孔聚乙烯背襯條。不能使用油或焦油類浸漬背襯材料。
6、膨脹縫設計應遵循的規(guī)則
一般的接縫有下列幾何規(guī)則:
縫寬12mm以下
寬:深=1:1或W=D
縫寬為12mm-40mm
寬:深=1:0.5或W=2D
對混凝土和砌筑移動縫,縫深少8mm
注: 1、混凝土縫的邊角通常由于振搗不足而比較脆弱,因此應處理成斜角或凹進
2、接縫底一定不能限制密封膠的變形,否則在接縫投入使用后會引起破壞。
3、接縫密封深度應通過塞入合適的接縫背襯材料來調(diào)整。
4、角縫也要塞入背襯帶或背襯條,否則,接縫膨脹時會損壞密封膠粘劑。
分析油罐底板外邊緣的腐蝕原因,一是由于油罐的基座與罐體底板結(jié)合的部位,隨著環(huán)境主要是溫度的變化使底板徑向發(fā)生伸縮;二是由于油罐輸儲油量的載荷變化引起油罐的變形,當油罐受液后由于靜液壓力作用產(chǎn)生很大的環(huán)向應力,使油罐沿半徑方向產(chǎn)生水平變位,而邊緣板由于與底板牢固地焊在一起無法向外擴張,結(jié)果在邊緣板處發(fā)生變形,從而產(chǎn)生邊緣應力,該應力與基座對邊緣板的抵抗力共同作用導致底板外環(huán)部的塑性變形;當油罐空罐時,罐體恢復原狀,邊緣板卻由于塑性變形而向上翅曲。
上述因素使油罐底板外邊緣處與基座形成一條裂縫,該裂縫的大小會隨著油罐的運動變化不斷地膨脹與收縮,結(jié)果給外界的一些腐蝕介質(zhì)如雨水、露水、鹽霧等的侵入提供了一條通道,這些腐蝕介質(zhì)日復一日地入侵并由于縫隙很小,水不易發(fā)揮發(fā)而長年積存于底板與基座之間從而發(fā)生嚴重的電化學腐蝕,終導致底板下面的銹蝕穿孔。由于這種腐蝕發(fā)生在罐底與基座之間,一般無法觀察,故被人們忽視,也是危險的。油罐底部邊緣板的防護,就是切斷上述的入侵通道,有效防止環(huán)境因素等從油罐底部四周入侵,達到保護油罐底板(特別是邊緣板),將其與水、大氣等隔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