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提油玉鳥
器型、雕工、紋飾都可以透露一些老相。我國制作玉器的歷史相當悠長,各時代的風格工藝水平也不同。琢玉工具的不同,雕琢出來的產品自是不同。也老式工匠以老工具,用生命雕琢,才有樸拙扎實的氣韻。當今科技工具如電鉆、電刀、雷射的仿古產品,乍看華麗有余,但總覺內涵氣韻不足。觀賞古玉以邏輯思考,有時設想身處不同時空來探索,則對古文明的結晶會更有另一番的體認。
一些有經驗的老藏家都明白,每當端詳一件真假未知的古玉時,后得出一句”缺一口氣“或”有一點味道“時,這就是所謂的”神韻“。養(yǎng)玉,是玉器藏家的至樂之趣,也是一種超然物外的享受。
古樸是一種美,是一種美,簡潔是一種美,繁縟也是一種美。每一種美都給人以不同的感悟。
樸拙之美
切莫一生只做“白癡族”
所謂“白癡族”是指那些推崇白玉近乎癡迷的一類人。這類人目前在玉器收藏者中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客觀事實注定了他們以投資賺錢為目的,對古玉文化的傳播起不了多大作用。
這是因為,白玉在古玉中的比例實在太少,從中古到高古呈遞減趨勢,由此也決定了這一部分收藏群體多數(shù)只能圍繞著“明清玉”打轉。而玉文化的精髓絕不是“明清白玉”所能表達的。由此看來,不玩中古、高古,不算真正的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