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一:干燥板材
在正式進入制作工序之前,要進行干燥板材,因為紅木家具是一種純實木家具,它的各個零部件都由實木制成,木料的水份含量直接關系到家具對季節(jié)變化的適應性,進而影響家具的品質(zhì)。因此,木材的干燥就顯得特別重要,如果干燥不當,在以后的零部件加工和裝配過程中都會出現(xiàn)種種問題,而影響成品的質(zhì)量,甚至在銷售和使用中,木材干縮濕脹的特性,也會使家具的某些部位產(chǎn)生各種撐裂或變形。
工藝要點:
1、買回來的原木不能直接進行干燥,要行鋸材。鋸材時要根據(jù)所制家具的尺寸量體裁衣,長短搭
配、綜合利用,并且要注意木材紋理的方向。假如鋸材時敷衍了事,就會造成嚴重浪費和材質(zhì)搭配不當。
2、干燥一般分兩階段進行,首行預干,預干一般采用自然氣干,放在院內(nèi)通過空氣流動和水分蒸發(fā)來達到氣干的目的,使紅木的含水率降低到20%—30%之間。流程二:木工工序板材干燥完成后,就可以進入正式的制作工序了。這一步是紅木家具制作主要的步驟,也就是紅木家具制作廠家所說的木工工序。木工工序又分為以下6個步驟:1、畫設計圖和列材料單
木工根據(jù)家具形狀畫出制作圖,然后根據(jù)制作圖計算并列出一個材料單,材料單中需要列出這件家具所需木材的數(shù)量和尺寸。
2、選料和開料
俗話說:“三分料,七分工”,一件紅木家具選料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家具的使用壽命和美觀與否。選料和配料工序主要是根據(jù)家具制作的不同部位,選擇合適的材料,一般要注意木材的紋理、顏色和用材的大小。
3、刨平
開料之后的木材需要進行刨平。刨平的時候一定要順著木材紋理的方向進行平刨,并且用力要均勻。刨平加工好的精料要按照相同的規(guī)格碼放在一起,避免存放時間過長,對精料產(chǎn)生擠壓變形。
4、開榫鑿眼
刨平后的精料就可以進行開榫鑿眼。
紅木家具的各部件就是用榫卯結(jié)構連結(jié)的。榫卯結(jié)構是榫和卯的結(jié)合,是木件之間多與少、高與低、長與短之間的巧妙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個方向的扭動,不會造成木材撐裂,較好地了家具的整體性。
每一個榫頭和卯眼都有明確的固定鎖緊功能,在整體裝配時能有效地分散家具的承重力,而且在家具的外表上根本看不見木材的橫斷面,只有憑借木材紋理的通斷不同,才能看到榫卯之間的接縫。這些工藝精巧的榫卯結(jié)構,構成了硬木家具特的工藝特、
5、起線打圓
6、認榫
木工工序的后一個步驟就是認榫。認榫是指將開好榫鑿好眼的部件木料,組裝成一個相對立的結(jié)構部件單元,主要是檢查榫卯是否大小合適、是否嚴謹,有沒有歪斜或翹角等情況。
工藝:
1、認榫時如果發(fā)現(xiàn)有歪斜或翹角情況,要及時進行調(diào)整,接口要嚴密,形狀要規(guī)矩,不能出現(xiàn)四個角不在同一個平面之內(nèi)的問題。
2、榫卯一般不求光潔,只需平整,要進行嚴口、凈口的修整,確保每一個結(jié)構部件單元的表面都符合嚴格的尺度規(guī)定,榫與卯做到不緊不松。
為了讓紅木家具看上去更美觀,在木工工序完成之后一般都會用一些或簡單或復雜的雕花來進行裝飾,也就是行業(yè)中所說的雕刻紋飾。雕刻紋飾在“認榫”完成后進行,因為“認榫”時需要修整,如果先做好雕花再開榫,紋理很難雕花部件都在同一平面上,而此時為了雕花部件整齊劃一,只有修改雕花才行,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導致雕花部件作廢,所以需在認榫后進行雕花裝飾。
紅木家具雕刻的形式常見的有:平地雕、透雕、圓雕、鏤雕、雙面透雕、錦地浮雕、透空浮雕等。每一種形式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有所不同,各有各的特點。應該說紅木家具的全部工藝,雕刻工藝就占了一半以上。紅木家具中對手工雕刻的要求非常嚴格,在雕刻車間,每一名雕刻工在雕刻時都要集中精力,一旦刻錯一刀,整張木板就沒法修補了,對紅木家具成品的質(zhì)量影響很大。雕刻出的成品還要求:花根清晰,花形活泛如真非真,非真勝真,線腳一統(tǒng),上下吻合,左右相稱,凹凸有序,平光無疵等等,紅木家具中木工工藝和雕刻工藝相結(jié)合,才能體現(xiàn)珠璧共輝、紅花綠葉和異工同曲的效果。
流程四:打磨工序打磨步驟:1、次主要是把雕刻的小部件打磨處理完畢。打磨時把砂紙卷成圓錐狀,這樣可以將板材的各個部位都能打磨到位,打磨的時候要用180號、240號、320號、600號、1500號不同的5種砂紙分別依次打磨多遍,目的是為了把家具表面打磨光滑,使用越來越細的砂紙打磨是為了把較粗砂紙痕跡磨掉。另外,有些家具工廠為了達到更高的光滑和手感要求還有采用2500號、3500號砂紙精度打磨。2、經(jīng)過次打磨之后,各零部件又返回木工車間,由木工進行試組裝。經(jīng)過木工的試組裝之后,木工要先對各個部位進行細致的檢查,看各零部件之間的連接是否合適,榫卯結(jié)構是否嚴謹,整體是否協(xié)調(diào),如果有不合適的地方就等拆分下來之后再進行修正,修正之后再次進行試組裝檢查。總之要做到各零部件連接緊湊、整體協(xié)調(diào)之后,再分拆下來做進一步的打磨。打磨后的家具表面要求平整和圓渾和順,無水浪,手感無高低,目測無異樣,所謂巧奪天工,精工細作,都在這里發(fā)揮。工藝考究:在古代沒有砂紙,匠人使用銼草打磨家具。銼草,又叫節(jié)節(jié)草、木賊、擦桌草。這種草草身帶毛刺,秋天收割,晾干存好備用。使用時用溫水浸泡就可以恢復直挺,毛刺完全張開,用以家具部件表面打磨,尤其是對雕刻紋飾、線條的打磨。既了各部件的光滑、亮度,又不傷雕刻紋飾,是既天然又環(huán)保的打磨用料。
流程五:組裝工序 組裝在木作行業(yè)里叫“攢活兒”,在小部件的組裝中要用到一種叫“攢斗”的工藝,“攢斗”是行業(yè)術語,利用榫卯結(jié)構,將許多小木料拼成各種幾何形紋樣,可組成大面積的裝飾板,這種工藝叫“攢”;用鎪鏤而成的小木料簇合成花紋叫“斗”。這兩種工藝常結(jié)合使用這兩種工藝常結(jié)合使用,所以叫“攢斗”,南方工匠稱做“兜料”。攢接工藝地體現(xiàn)了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結(jié)合。通過攢接工藝構成的幾何裝飾,有的用單純的圖形反復構成紋樣,有的以單紋樣組成二方連續(xù)、四方連續(xù)等形式。常見的幾何裝飾有萬字紋、十字紋、田字格、曲尺式、回紋式、上下凸連式、直連式、斜連式等。這些由傳統(tǒng)式樣運用細木作的“攢斗”工藝形成了特色的裝飾語言。
流程六:上漆或打蠟
流程六:上漆或打蠟
上漆或打蠟是紅木家具制作工藝的后一個流程,從古到今一直都沒有失傳的技術。
上蠟工藝要點:
1、上蠟之前可以先在上面涂一層木器防爆劑,這樣可以更好的鎖住水分,然后在陰涼處放置一天。
2、晾干之后的部件用砂紙進行打磨,打磨的目的是為了增加質(zhì)感,家具會顯得更亮更細膩。各個部位都要打磨到位,打磨完之后用刷子將浮塵刷掉,特別是凹進去的部位更要清理干凈,然后用吹風機將表面吹干凈。
3、選用質(zhì)量較好的蜂蠟。上蠟時可以將蜂蠟放入鐵桶內(nèi),然后放在火爐上加熱,等蜂蠟溶化后,用軟的純棉布均勻地擦磨在部件表面上,擦磨的時候應用較大的力量反復進行,以蠟能很好地滲入部件。
4、上完蠟后放置一天,等蠟充分滲入木材后再進行打磨,再上一次蠟。
油漆的工藝要點:
1、上漆工藝需要的時間較長,一般都是上好幾次生漆,上一次漆陰干吹一次,整個過程下來至少需要15天左右的時間。
2、上漆時棉紗里的化學調(diào)和劑要適量,每個地方都要上到,不能遺漏。
3、在涂擦過程中不能在某一處停留,不能在做過的地方重做一邊,那樣會把那塊整的很花,就不美觀了,只有底部和頂部要多做一邊,做的時候要由上向下做,有花板的地方先做。
4、上完等表面晾干后,砂紙先打磨一下看干的程度,如可以打磨,開始挑有雕刻的花板,打磨時不能用力打,那樣會把做的那層固色劑打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