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guī)格12cm
香椿與臭椿本是兩類差異很大的植物。香椿別名椿芽樹,楝科香椿屬落葉喬木,主作菜用,兼作綠化;臭椿別名椿樹,苦木科臭椿屬落葉喬木,專作綠化之用。近幾十年來,隨著農產品種類的不斷豐富,作為菜用的香椿的地位已遠不像以前那樣顯眼,同時,在吃的要求得到相當程度滿足之后,人們對美的追求越來越高,作綠化之用的臭椿之地位就在這種不知不覺中悄然升高。而讓臭椿地位發(fā)生質變由臭而變香則得益于紅葉臭椿的引進和推廣。

臭椿在肥沃濕潤的條件下幼年生長速度較快,10年內平均年高生長量可達20多米,胸徑可20厘米。臭椿是山地造林的樹種,在鹽堿地的水土保持以及土壤改良中發(fā)揮出重要作用;臭椿材質好,用途廣泛,是上好的造紙原料、纖維板原料;臭椿還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園林綠化、通道綠化的理想選擇。臭椿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生態(tài)價值。

施肥在育苗的大田內應用磷肥作底肥,定苗或稀排移植后,在5~7月先后追肥(尿素)2次,每次每公頃追施150公斤左右。 出圃春季育苗,當年秋季每公頃可產地徑1.0厘米以上、高100厘米以上的苗12萬株左右。如果要培育大苗,第2年可按40×80厘米的株行距進行定植。除做好常規(guī)的松土除草外,要作好水肥供給以促進苗木快速生長。時間5-7月,施肥數(shù)量2-3次,一般為尿素每次每公頃追施150公斤左右。

澆水除草春季種子播后4~6天幼芽開始出土(出苗期),此時嚴禁澆水,否則土壤板結會影響幼苗出土,應著重提溫保墑,促使早出苗,出全苗;播后10~15天幼苗出齊,當幼苗長高至3~4厘米時進行次澆水(透水),但嚴禁澆悶頭水。在苗木整個生長過程中,要根據(jù)其生理特性及土壤干濕程度進行適量澆水,但絕不能使圃地積水(尤其是雨季,必要時排水),否則苗木會爛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對雜草除早、除小、除了,中耕次數(shù)不能少于6~8次。

扦插:插穗在扦插前用水浸泡,用流水或容器浸泡均可。浸泡時間一般為10—36小時。 (1)扦插時間:硬枝扦插多在春季進行,也可以秋季扦插。春插宜早。一般在腋芽萌動前進行。秋插在土壤凍結前進行。 (2)扦插方法:有直插和斜插兩種,以直插為佳。扦插深度以地上部分露1個芽為宜。插時,可將插穗全部插入土中,上端與地面相平,周圍踩實,澆水后插穗上端的1個芽自然露出地面。秋季扦插時,要注意插穗上面復土或采用覆膜措施。 (3)扦插密度:一般為4000—4500株/667m2

育苗地的選擇:育苗地應選擇地勢平坦、排水良好、具備灌溉條件和土壤肥沃、疏松的地方。 整地:一般犁地在春秋兩季進行,以秋季更好,耕地深度在一般土壤條件下25—35cm為宜。結合犁地,每畝施入經過充分腐熟的農家肥3000—5000斤。翌年3月份耙地前,每畝再施入鉀肥40斤,氮肥20—40斤,硫酸亞鐵30斤。
做床:扦插前進行。多采用低床,床寬2m,長10m左右。埂高20cm,多采用南北走向。要求做到埂直、床平。這項工作在春季扦插前進行。 截制插穗:插穗的粗度以0.8—2cm為宜,長度10—15cm,上切口距芽1—1.5cm,下切口距芽0.5cm,切口平滑,避免劈裂,注意保護好芽體不被損壞。插穗要按粗細分級,每50根一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