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了除草劑之后,往往會出現雜草復發(fā)的現象,主要原因是:劑性太強。如唑草酮是莖葉觸殺型,除草速度快,當雜草稍大時僅能殺死地表面以上大部分葉片,而雜草生長點和根系不死,易復發(fā)。使用濃度太高,造成快速殺死葉片,不死根的現象。施藥用水量太少,噴霧不均。據我們實際調查:在同等除草劑劑量下,每667m2用1桶水(15kg),復發(fā)率比每667m2用3桶水高20%以上。
枸杞菜為茄科,枸杞屬落葉灌木植物寧夏枸杞的菜葉。多分枝,通常有棘刺。葉互生或 2-4 枚簇生,卵形、卵狀菱形、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花冠淡紫色,裂片邊緣密被緣毛,雄蕊稍短于花冠。果實成熟為紅色,即紅枸杞。根乃退虛熱的中藥地骨皮。以產于中國寧夏、甘肅、河北、青海等地的質量佳。
枸杞葉是枸杞的葉子;枸杞芽是未結果的枸杞枝上的嫩芽,可做菜。它們也都可制成茶,叫枸杞葉茶和枸杞芽茶。枸杞芽茶要比枸杞葉茶在價格上貴一些。枸杞和枸杞葉(芽)茶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枸杞的主要功效為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用于虛癆精虧、腰膝酸痛;眩暈耳鳴、內熱肖渴、血虛萎黃,目昏不明。還具有提高機體力、抗衰老的作用。枸杞樹的絕大部分營養(yǎng)成份都囤積在嫩芽之中,枸杞葉(芽)茶集茶葉和枸杞全身好處于一身,是強身壯體、的優(yōu)良滋補品。
枸杞菜的病蟲害防治: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以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原則。(1)農業(yè)防治:提倡實行輪作;選好母枝,用健壯枝條進行繁殖,培育無病蟲壯苗;創(chuàng)造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加強生產管理,使植株生長發(fā)育良好;及時清園,將枯枝雜草集中銷毀,減少田間病蟲源。(2)物理防治:用黃板誘殺蚜蟲;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害蟲。(3)生物防治:積極保護和利用天敵,推廣使用生物藥劑。(4)化學防治:蚜蟲為害初期及時噴藥防治,可選用20%殺滅菊酯2000倍液、50%滅蚜凈30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
枸杞的栽植一般在早春清明前后,宜在發(fā)芽之前,土壤解凍35cm時即可栽植。小面積分散種植人工田間作業(yè)多用小密度正方形配置(2m×2m)或長方形配置(1.5m×2.0m),在大面積集中栽植的新建枸杞園,為便于規(guī)?;图s化管理,以提高農業(yè)機械在田間操作的利用率,栽植株行距為1m×3m,栽植密度3330株/hm2的長方形配置,農業(yè)機械化利用率可占全部田間作業(yè)工作量的73%。定干高度50~60cm,對根系的挖斷部分剪平。按選定的栽植密度挖坑,定植坑規(guī)格為30cm×30cm×40cm,每坑內先施入有機肥(可用腐熟的畜肥)5kg/穴,加氮磷復合肥100g混入表土后拌勻,取出1/2,余土堆成小丘狀,放入苗木,根系自然向下垂直,根莖略穴面,填入混合土,再填底土,鎮(zhèn)壓,如水墑缺乏,可覆蓋薄膜保濕,灌水澆透。
枸杞的管理一是中耕除草。中耕時間在5-7月,第1次中耕在5月,中耕深度為10cm左右,清除雜草同時除去樹冠下的根蘗苗和樹干根莖附近萌生的徒長枝。第2次中耕在6月上旬,進入果熟期及時中耕除草,保持園地表面清潔,便于采果期間揀拾落地的果實。第3次中耕在7月下旬,除去雜草,便于采果,增強防治病蟲害的噴藥效果。二是翻曬園地。經過近半年的生產管理和采果期間人為的踩踏,致使活土層僵實,需要深翻園地曬土,時間為9月下旬至10上旬,翻曬深度為25cm左右。三是肥水管理。依據枸杞年度生育期內營養(yǎng)生長需肥規(guī)律,5月中旬、6月中旬、8月下旬進行根外追肥,以氮、磷、鉀肥為主,微肥為輔?;旧?0d左右灌1次水,進入果實膨大期,15d灌1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