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主要由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質和外殼等部分組成。其中正極材料通常包含鋰金屬氧化物,如鋰鈷酸、鋰鎳酸等;負極材料則多為石墨或硅基材料;而電解質則是鋰離子在正負極之間遷移的關鍵介質。
經過火燒的鋰電池是否還有回收的價值呢?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是經過的處理?;馃蟮匿囯姵仉m然外觀上可能損壞嚴重,但其內部材料依然保有一定的回收價值。例如,正極材料中的金屬元素,如鈷、鎳等,都是非常寶貴的資源。通過的回收工藝,這些金屬元素可以重新提煉出來,用于制造新的電池或其他產品。
殘余電量釋放(放電處理)
目的:將電池包的殘余電量降至安全水平(通常電壓≤0.5V),避免拆解過程中因短路引發(fā)火花、燃燒或爆炸。
方法:
電阻放電:通過接入大功率電阻負載,以恒定電阻消耗電量,適用于電量較高但狀態(tài)穩(wěn)定的電池包。
恒流放電:使用放電設備,控制放電電流(通常為 0.1C-0.5C,C 為電池容量),緩慢釋放電量,避免放電過程中產生大量熱量。
特殊處理:對于存在嚴重短路風險或鼓包的電池包,采用惰性氣體保護下的低壓放電或物理隔離放電,防止意外觸發(fā)熱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