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琺瑯彩瓷是清代乾隆朝制作的琺瑯彩瓷器,它繼承了雍正時期的風格特點,并在其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數(shù)量和質量都超過了康熙、雍正兩朝。乾隆琺瑯彩瓷的制作工藝,器形豐富,裝飾題材多樣化,是中國陶瓷藝術中的瑰寶。
乾隆琺瑯彩瓷的制作工藝十分復雜,它吸取了銅胎畫琺瑯的技法,在瓷制的胎上,用各種琺瑯彩料描繪而成。制作過程中,一般先在景德鎮(zhèn)燒成白瓷,然后運到北京,由宮廷畫師以琺瑯料繪制圖案,再入窯第二次焙燒。這種制作工藝使得乾隆琺瑯彩瓷作品精細華艷,富有宮廷藝術氣息。
乾隆琺瑯彩瓷的器形非常豐富,僅瓶類就有蒜頭瓶、雙聯(lián)瓶、葫蘆瓶、雙耳瓶、紙槌瓶等多種樣式。此外,茶壺、蓋碗、碟、酒盅、酒杯、方盒、圓盒等器皿數(shù)量也大增。在裝飾上,乾隆琺瑯彩瓷常集彩繪、描金、凸印、開光、軋道等多種工藝于一身,還發(fā)揚了雍正朝融詩、書、畫、印為一體的畫風,多配有御題詩句,詩句上有引首,下印壓腳,與畫面內(nèi)容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