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民事案件中的許多文書需判斷注墨時序,借以確定案件的事實。某些特定文書或重要文書形成時,要求先書寫或打印文字,審核無誤后才蓋印公章印文,即先墨后朱。當事人在偽造這類文書時,采取非正常手段先盜蓋印文后再填寫文字,即文書形成過程反序,通過朱墨時序鑒定可疑認定文書的真?zhèn)危诮洕?、民事案件中,通過鑒定文書上印文與其他筆跡形成的先后次序,可疑確認當事人所陳述的事實的真實性,為法庭審理提供依據。
朱墨時序鑒定的作用有哪些
(1)確定訴訟案件當事人所述是否與文件真實形成過程相符。在審理經濟、民事案件時,經常會遇到當事一方訴稱文件的形成過程是先朱后墨,而另一方稱是先墨后朱。
(2)判斷文件的相對形成時間。當文件上有蓋印的印文并與字跡相互交疊時,二者之間存在著先與后的次序。特別當通過鑒定證明蓋印時間后于標稱時間而又先朱后墨時,可直接說明墨跡的形成時間與標稱時間不符。
(3)判斷文件的真?zhèn)?。在某些重要文件中,先朱后墨即為偽?br/>
“文書鑒定”是對可疑文件(檢材)的書寫人、制作工具、制作材料、制作方法、性質、狀態(tài)、形成過程、制作時間等問題進行檢驗檢測、分析鑒別和判斷并提供鑒定意見的活動。
朱墨時序鑒定(加蓋印文與字跡的先后順序)類案件需準備的送檢材料:
1、檢材。朱墨時序鑒定的檢材是指對文件中加蓋的印文與打印字跡或手寫字跡的先后順序有異議需要鑒定的材料,稱為檢材。要求委托人提供檢材原件,檢材上加蓋印文與字跡有交叉處,才具備鑒定條件?! ?br />
2、樣本。不需要提供樣本比對材料。
朱墨時序檢驗的發(fā)展趨勢
從我國朱墨時序檢驗的實踐情況看,目前呈現出三大發(fā)展趨勢:
,無損檢驗法逐漸取代有損檢驗法。有損檢驗法會對檢材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這種方法目前已經很少使用。而無損檢驗法可以避免損壞檢材的情況,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
第二,單一方法向融合方法邁進。隨著朱墨時序檢驗方法的多樣化,以往依靠單一方法做出結論的時代已經不復存在。如今在檢驗朱墨時序時,大多會使用兩種以上方法進行綜合檢驗,以相互支持、印證,提升鑒定結論的準確性。
第三,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電子顯微技術和光譜技術的發(fā)展,一些新產品逐漸被研發(fā)并應用到了實踐中來,如拉曼光譜儀、顯微分光光度計、三維光譜成像系統(tǒng)等,它們實現了朱墨時序定量化分析和數據化檢驗,在朱墨時序檢驗中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凸顯,這已經成為發(fā)展的主流趨勢。
目前,朱墨時序鑒定已納入文件制作時間鑒定的范疇。實則是將其作為朱墨的相對形成時間對待,按照司法鑒定技術規(guī)范國標(GB/T37233-2018)規(guī)定其主要的檢驗方法有:顯微法、熒光法、光譜法。不管哪一種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前提是(朱墨)印字要有交叉;且都是在放大的基礎上完成的。在不足1mm的交叉部位,沒有合適的放大倍率是不能獲得佳識別效果的,尤其對于兩種相互疊加的同類能夠互溶的色料,他們相互交織在一起時將大大增加識別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