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們剛入校時,老師們一個個動作拆分學習,用行動來感化孩子,用愛來溫暖心靈! 每周一,升儀式! 這是一種既定的教育形式,通過升旗,培養(yǎng)孩子們的愛國意識,增強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增強孩子們的凝聚力和榮譽感! 通過升旗告訴孩子們,時刻準備著,為爭取將來做一個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才而努力!
青少年長期沉迷手機,往往造成角色混亂、道德感弱化、人格異化、健康損害、學習遇挫、人際關系緊張和親子關系對立等心理與精神障礙,還有家庭和社會的問題,這些問題都該如果改善?來我們學校,我們一起幫孩子走出青春期叛逆的所有困境。
讀書用功,不是因為要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希望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這才是讀書帶來的快樂。
人的思想是可以交流的,那為什么我們的家長在面對我們的學生的時候,為能心平氣和的進行交流呢?是的,在教學中我們都會遇到交流很困難的學生,有的是本身的交流有困難,如語言表達的障礙,而有些學生是思想上的障礙,前者我們可以理解,可后者我們就會很惱火,可我們知道這樣的學生更不能用“以硬治硬”,我們應該采取“以柔治鋼”的方法來處理,這樣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教育無論是什么教育,我們都應該把握“因材施教”的原則,但無論是什么樣的材,怎樣的教育,我們都要相信:溝通與疏導是較好的方法。何況我們的學生無論犯下什么樣的錯誤他們都是無意識的,就算是又犯了同樣的的錯誤,我們身為成年人也應該正視他們的錯誤,他們畢竟還是不懂事的孩子。我們應該允許他們錯誤,更要相信他們會改正錯誤,有了這要的心理,我們的孩子就不會是一無是處了。在看到孩子的優(yōu)點的同時,對孩子指出他們需要改進的地方,這樣不也同樣起到了教育的目的嗎?我們可以不防一試。大家都知道洪水泛濫較好的辦法不是防洪筑堤,應該是疏通河道,排水泄洪。人在思想狹隘的時候猛如洪水,如只采用一般的筑堤法不解決不了實質問題的。我們家長應該,從思想上教育、引導孩子。而不是采用簡單的、粗暴的管束手段。那樣,相反會使孩子和家長產(chǎn)生強烈的抵觸情緒,產(chǎn)生逆反心理。在某種程度上,要給孩子一個個人發(fā)展和思維的空間,承認孩子是一個立的、有思維的個體。不能以大欺小,讓孩子產(chǎn)生厭惡心理。
軍被疊成“豆腐塊”,在是整理內務的內容之一,當然整理內務還包括床鋪平整有序、床下物品擺放、衣柜中衣物疊放、室內衛(wèi)生等,哪一項沒按照規(guī)定做好,都是內務不合格。很多人說,疊被子浪費時間,沒有意義。那么把軍被疊成“豆腐塊”到底有沒有意義?其實,疊被子的過程蘊含了練就軍人的養(yǎng)成、意志和作風,不可小覷。 1.疊被子是軍人日常養(yǎng)成的重要內容。我軍所有官兵,參軍入伍后都要練習疊被子,這是新兵入營課的兩大主要內容之一。通過練習站坐行,樹立軍人外在形象;通過練習疊被子,保持軍人良好的內務秩序。疊被子是個細致活,沒有太多技術含量,需要經(jīng)常下功夫,熟能生巧,把軟塌塌的棉花套子,疊成“豆腐塊”形狀,沒有十天半月的“功夫”,估計雛形都不會有。并且,“豆腐塊”也不是一勞永逸的,白天看著很好,晚上打開一蓋,第二天還是不好疊,疊被子成為新兵期間大的難題。天天疊,月月疊,長年累月地堅持下來,軍人的養(yǎng)成自然就顯露出來了。 2.疊被子是磨煉軍人心性的好方法。大部分官兵每天都要疊二次被子,早晨起床和午休起床都得疊被子。被子沒疊成“豆腐塊”,主要是里面的棉花沒壓實,棉被里空氣太多,自然就會鼓鼓囊囊的,壓被子是基礎,被子壓好了疊起來就容易多了。不管你有多煩燥,多么不樂意,都得收起你的個性,只有兩個字:服從!疊被子不是針對哪個人,也不是看誰不順眼,官兵內務都擺在那里,天天有比較,質量差了就重來。剛開始,沒有幾個人會理解疊被子這事,一代代官兵的傳承、帶教,比學趕幫超,評內務標兵,不僅是被子質量的比拼,也是官兵意志的的比拼,官兵的意志品質就是這樣帶出來的。 3.疊被子是引導軍人從小事做起的佳途徑。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從小事做起,天天堅持,疊被子就是小事。一件小事做好了,自己心里有成就感,戰(zhàn)友們有認同感,也為你做好其他事情樹立了信心。不要小看疊被子、站軍姿、走隊列等小事,當時人年輕理解不了,時間長了,回頭再看再思考,這些小事對軍人作風、形象、意志品質的鑄就,意義很大,很有必要。 我們是少年軍校,疊軍被基本考核科目!
教育分為言教、身教、境教,各有不同的作用。能夠幫助人改變的是境教——環(huán)境潛移默化的作用,其次是身教,再次為言教。若從小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信任基礎沒有打好,長大后欲以言教來說服對方,效果甚微。父母要努力改變自己,與孩子一起成長,而不是僅把孩子視為需要改造的對象。
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