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法醫(yī)早就懂得用“銀針驗尸法”來測定死者是否中毒而死,幫助破獲了不少謀殺案件。
銀還是一種可食用的金屬,在我國和印度均有用銀箔包裹食品和丸藥服用的記載。同時,銀還是某些生物的食物。據我國古籍《天香樓外史》記載:古時候有一個婦人藏私房銀150兩。有一天,她開箱查看藏銀,銀子竟不翼而飛。婦人大吃一驚,懷疑被人盜走,一時弄得全家人心惶惶。后來再開箱尋找,只見一大堆白蟻正團團集在一起,吃著殘存的銀粒。婦人一氣之下,把白蟻投入爐中,以解心頭之恨?!盎馃佀?,白銀復出”,一稱恰好150兩。 [3]
銀單質的化學性質
銀溶于硝酸,生成硝酸銀。
Ag+2HNO3(濃)=AgNO3+H2O+NO2↑
3Ag+4HNO3(稀)=3AgNO3+2H2O+NO↑
銀不易與硫酸反應,因此硫酸在珠寶制造中,能用于清洗銀焊及退火后留下的氧化銅火痕。銀易與硫以及硫化氫反應生成黑色的硫化銀,這在失去光澤的銀幣或其他物品上很常見。銀在高溫下可以和氧氣反應,生成棕黑色的氧化銀(常溫也可反應,但速度很慢)。在溴化鉀(KBr)的存在下,金屬銀可被強氧化劑如高錳酸鉀或重鉻酸鉀侵蝕;這些化合物在攝影中用于漂白可見影像,將其轉化為鹵化銀,既可以被硫代硫酸鈉去除,又可以重新顯影以加強原始的影像。
銀針試毒的原理
古代常用砒霜做毒藥,而由于技術的限制,砒霜中會混有大量的硫或硫化物。銀會與硫反應生成黑色硫化銀沉淀,從而試毒。由此可看出,銀針試毒只不過檢出了砒霜中的硫罷了,而對于如今的無數種毒物,銀針試毒就無能為力了
銀化合物的化學性質
向硝酸銀溶液中加入氯離子會沉淀出氯化銀(AgCl),氯化銀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因此常利用硝酸銀溶液檢驗氯離子的存在。同樣地,加入溴鹽或碘鹽可以沉淀出用于制造感光乳劑的其他鹵化銀。氯化銀用于制造檢測pH值和測量電位的玻璃電極,以及用于玻璃的透明水泥。將碘化銀 (AgI)撒入云層可以人工降雨。鹵化銀在水溶液中高度不溶(除了氟化銀),因而常用于重量分析。 [1]
向硝酸銀溶液加入堿,沉淀得到氧化銀 。氧化銀用作紐扣電池的正極。向硝酸銀溶液加入碳酸鈉 (Na2CO3),沉淀得碳酸銀(Ag2CO3)。
純銀應用
銀條
銀條
純銀是一種美麗的銀白色的金屬,它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其導電性和導熱性在所有的金屬中都是高的。銀常用來制作靈敏度的物理儀器元件,各種自動化裝置、火箭、潛水艇、計算機、核裝置以及通訊系統(tǒng),所有這些設備中的大量的接觸點都是用銀制作的。在使用期間,每個接觸點要工作上百萬次,耐磨且性能可靠,能承受嚴格的工作要求,銀完滿足種種要求。如果在銀中加入稀土元素,性能就更加優(yōu)良。用這種加稀土元素的銀制作的接觸點,壽命可以延長好幾倍。
銀的重要的化合物是硝酸銀。在醫(yī)療上,常用硝酸銀的水溶液作眼藥水。
在生物體中的作用
銀碗
銀碗
銀的離子以及化合物對某些細菌、病毒、藻類以及真菌顯現(xiàn)出毒性,但對人體卻幾乎是完全無害的。銀的這種殺菌效應使得它在活體外就能夠將生物殺死。然而,銀制品的測試以及標準化卻存在很大難度。
希波克拉底曾經有描述銀在治療和防止疾病方面的功用。腓尼基人曾經用銀制瓶子來盛放水、酒和醋,以此防止這些液體腐敗。20世紀初期,人們也曾把銀幣放在牛奶里,以此來延長牛奶的保鮮期。銀的殺菌機制長期以來一直為人們所爭論探討,但至此還沒有確鑿的定論。其中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微動力效應,它成功的解釋了銀離子對微生物的作用,但卻不能解釋其對病毒的作用。
銀大量的添加于凝膠以及繃帶中。銀的抗菌性來源于銀離子。由于銀離子可以和一些微生物用于呼吸的物質(比如一些含有氧、硫、氮元素的分子)形成強烈的結合鍵,以此使得這些物質不能為微生物所利用,從而使得微生物窒息而亡。
在抗生素發(fā)明之前,銀的相關化合物曾在次世界大戰(zhàn)時用于防止感染。
銀作為效用廣泛的抗菌劑正在進行新的應用。其中一方面就是將硝酸銀溶于海藻酸鹽中,用于防止傷口的感染,尤其是燒傷傷口的感染。2007年,一個公司設計出一種表面鍍上銀的玻璃杯,這種杯子號稱具有良好的抗菌性。除此之外,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協(xié)會(FDA)也審批通過了一種內層鍍銀的導氣管的應用,因為研究表明這種導氣管能夠有效的降低導氣管型肺炎。
銀并不會對人的身體產生毒性,但長期接觸銀金屬和銀化合物也會引致銀質沉著癥。因為身體色素產生變化,皮膚表面會顯出灰藍色。雖性,但仍會影響外觀。
供制作銀電極的漿料。它由 銀或其化合物、助熔劑、粘合劑和稀釋劑配制而成。 按銀的存在形式,可分為氧化銀漿、碳酸銀漿、分子 銀漿;按燒銀溫度,可分為高溫銀漿和低溫銀漿;按 覆涂方法,則分印刷銀漿、噴涂銀漿等。 [1]
中文名 銀漿 外文名 silver paste 應 用 電子工業(yè) 新技術 納米銀漿
銀微粒的大小與銀漿的導電性能有關。在相同的體積下,微粒大,微粒間的接觸幾率偏低,并留有較大的空間,被非導體的樹脂所占據,從而對導體微粒形成阻隔,導電性能下降。反之,細小微粒的接觸幾率提高,導電性能得到改善。微粒的大小對導電性的影響,從上述情況來看,只是一種相對的關系。由于受加工條件和絲網印刷
方式的影響,既要滿足微粒順利通過絲網的網孔,又要符合銀微粒加工的條件,一般粒度能控制在3~5μm 已是很好,這樣的粒度僅相當于250目普通絲網網徑的1/10~1/5,能使導電微粒順利通過網孔,密集地沉積在承印物上,構成飽滿的導電圖形。
銀微粒的形狀與導電性能的關系十分密切。從一般的印象出發(fā),都只是把微粒理解為球狀或近似球狀的顆粒。而用于制作導電印料的導電微粒以呈片狀、扁平狀、針狀的為好,其中尤以片狀微粒更為。圓形的微粒相互間是點的接觸,而片狀微粒就可以形成面與面的接觸,印刷后,片狀的微粒在一定的厚度時相互呈魚鱗狀重疊,從而顯示了更好的導電性能。在同一配比、同一體積的情況下,球狀微粒電阻為10-2 ,而片狀微??蛇_10-4。
溶劑
導電銀漿中的溶劑的作用:a、溶解樹脂,使導電微粒在聚合物中充分的分散; b、調整導電漿的粘度及粘度的穩(wěn)定性;c、決定干燥速度;d、改善基材的表面狀態(tài),使?jié){料與基體有很好的密著性能。導電銀漿中的溶劑的溶解度與極性,是選擇溶劑的重要參數,這是由于溶劑對印刷適性與基材的結合固化都有較大的影響。此外,溶劑沸點的高低、飽和蒸氣壓的大小、對人體有性,都是應該考慮的因素。溶劑的沸點與飽和氣壓對印料的穩(wěn)定性與操作的持久性關系重大;對加熱固化的溫度、速率都有決定性的影響。一般都選用高沸點的溶劑,常用的有BCA(丁基溶酐乙酸酯)、二乙二醇丁醚醋酸酯、二甘醇乙醚醋酸酯、異佛爾酮等。
助劑
導電銀漿中的助劑主要是指導電銀漿的分散劑、流平劑、金屬微粒的防氧劑、穩(wěn)定劑等。助劑的加入會對導電性能產生不良的影響,只有在權衡利弊的情況下適宜地、選擇性地加入。
導電銀漿按燒結溫度不同,分為高溫銀漿,中溫銀漿和低溫銀漿。其中高中溫燒結型銀漿主要用在太陽能電池,壓電陶瓷等方面。低溫銀漿主要用在薄膜開關及鍵盤線路上面。
玻璃粉
兩個作用。一,腐蝕晶硅,通過腐蝕SiNx,形成導電通道。二,在漿料-發(fā)射極界面間作為傳輸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