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漿其他理化參數:
(密度、粘度、PH 值、顏料含量、固體份及細度與光澤)
密度:單位為克 / 立方厘米,測定法按GB/T1756 的規(guī)定進行。
粘度:反映色漿貯存穩(wěn)定性的重要指標。(STM- Ⅲ斯托默粘度計)
PH 值: PHB-2 便攜式PH 計測定水性色漿體系的酸堿度(PH值)一般在 7-10之間,因此色漿在 PH值為7-10 的涂料體系中保色性、著色力及展色性等性能。
細度和光澤:反映色漿的分散效果和儲存穩(wěn)定性的一個直觀指標。一般對于同一顏料色漿來說,細度越小,光澤就越高,分散效果和儲存穩(wěn)定性就越好。
如今,色彩們具有強烈的顏色、高度可分散性,此外根據不同用途,還需要其具有不褪色性、熱穩(wěn)定性以及耐候性和耐化學性。同時,在特殊場合,它們還具備、環(huán)境友好性和便于使用。色漿的細化、化是一個必然趨勢,一些建筑物、日用品、玩具等的表面裝飾,或通體著色,使用色漿,或改變材質本身,提供多種色彩選擇。我們的身邊,無一例外的包裹著色漿,人類今天可以說是,實實在在的生活在了一個充滿色彩的世界中。
色漿與涂料的相容性:
指研法取白漆100克,加入2-3克待試色漿,充分攪勻后,涂布在被涂物表面,待快要凝結時,用手指研磨涂膜表層部分,待漆膜干透后,觀察用手指研擦過和未經研擦過的地方是否有色差,如差別較大,則色漿與所測試涂料的相容性不好,以此色漿調出的涂料易產生浮色現象。如顏色相同,一般不會產生浮色現象。
色漿的質量穩(wěn)定性:
質量控制及貯存穩(wěn)定性
一般是通過對生產配方—原材料—生產工藝—成品的嚴格控制,確保色漿的固體分、細度、黏度、著色力、展色性、耐光耐候性等的一致性。(用測配色軟件評估、Lab值及色差控制DE ﹤ 1.0 )
一般水性色漿的貯存穩(wěn)定性在室溫 25 ℃左右時存放一年無明顯的分層、結塊、返粗、沉淀等缺陷,且著色力、展色性及其它物化性能沒有明顯降低。通常可以通過熱儲和冷凍實驗來加速老化判定,通過開罐效果評估和測配色軟件評定。
印花色漿理想的糊料
1、成糊率高;用量小,污染少;
2、給色量高:不與染料發(fā)生化學反應和結合,對染料的親和力低,不改變染料色光;
3、成糊具有良好的潤濕性和抱水性,穩(wěn)定性;不滲化使花紋輪廓清晰;
4、成糊與染料、助劑相容性好,分散性好,并有良好的儲存穩(wěn)定性;為染料或顏料與織物結合提供良好的固色環(huán)境。
5、成糊具有一定的流變性能(適度的粘流性能),也是要有一定的黏度,觸變性,塑彈性;
6、成糊對織物有一定的粘著性;
8、易洗除。
色漿調制注意事項
1、球磨機不得作為儲存染料用,磨好后立即取出,并注意保護球磨機和鐵球不生銹。
2、調制性質和色光相互有影響的色漿時,所用漿桶、濾漿布、調漿棒、銅篩均不得混用。調制酸性色將愛那個不可用鐵制容器。
3、稱取染料、化學品、助劑或漿糊時,稱量要準確,不得大磅小用。不能用磅秤代替運漿小車運輸色漿。
4、操作中對某些染化料有疑問時,查明后方可應用。
5、按照規(guī)定的用料及程序調制色漿,不得隨意變動,調制前吸納關系核對用料成分、數量、及混合程序。
6、色漿調制要掌握少做勤做,隨做隨用,盡量減少殘漿。
7、交付印花機的色漿應按工藝設計規(guī)定次序,排列漿桶。
8、各種基本色漿及印花色漿調制完畢后,均打小樣檢查色光及質量,合格后方可應用。
9、調制出的色漿在印制過程中情況如何,調漿間應實事求是的記錄下來。應將各個圖案配色的色樣,連同操作配方及操作過程中發(fā)生的情況等記錄保存,以供日常工作參考。色漿調制數量及耗用數量也應正確記錄,便于查考。
10、使用殘漿時,要先檢查有否沉淀。一般情況下,都經攪拌器快速攪拌,添加新鮮原糊,以細銅篩進行過濾,經檢查無色點后,方能交印花機使用。為避免浪費,不影響產品質量,殘漿通常用在色光不夠鮮亮的小面積花形上,或適量的與新漿摻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