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瑙的歷史十分遙遠,大約在一億年以前,地下巖漿由于地殼的變動而大量噴出,熔巖冷卻時,蒸氣和其他氣體形成氣泡。氣泡在巖石凍結時被封起來而形成許多洞孔。很久以后,洞孔浸入含有二氧化硅的溶液凝結成硅膠。含鐵巖石的可熔成份進入硅膠,后二氧化硅結晶為瑪瑙。
真瑪瑙色澤鮮明光亮,假瑪瑙的色和光均差一些,二者對比較為明顯。天然瑪瑙顏色分明,條帶花紋十分明顯,而仿制的假瑪瑙多數顏色艷麗、均一,給人一種假的感覺。假瑪瑙多為石料仿制,較真瑪瑙質地軟,用玉在假瑪瑙上可劃出痕跡,而真品則劃不出。從表面上看,真瑪瑙少有瑕疵,劣質則較多。真瑪瑙透明度不如合成的透明度高,稍有混沌,有的可看見自然水線或“云彩”,而合成的瑪瑙透明度好,象玻璃球一樣透明。
怎樣選擇瑪瑙首飾呢?要根據自己的喜愛來選顏色.紅色瑪瑙首飾貴重,如選瑪瑙項鏈須注意每珠子顏色的深淺要一樣,沒有雜色,珠子的大小搭配要適當,還要注意光潔度要好.然后,把項鏈提起來看看是否垂直,每個珠子是否都垂在一條線上,如果項鏈出現彎曲,這說明有的珠子的眼兒偏,加工工藝粗糙。
人們對瑪瑙質量和經濟價值的評判,一般都是以肉眼識別作為主要手段,盡管現代科學技術發(fā)達,各種玉石鑒定儀器很多,但在交易過程中使用這些儀器一是很不方便,二是不能解決問題,原因很簡單,會受到環(huán)境的局限,若判斷瑪瑙的優(yōu)劣及經濟價值,那儀器就毫無用途了。交易現場不可能進行復雜儀器作業(yè),所以肉眼鑒別始終是一種極其重要的方法。瑪瑙種類繁多,素有“千樣瑪瑙萬種玉”之說,所以鑒別方法也很多,通常以紋帶、顏色、透明度、裂紋、雜質、砂心和塊重為分級標準,除水膽瑪瑙為珍貴外,一般以搭配和諧的俏色原料為佳品。
一般來說,所有的瑪瑙都應該是:紋帶美麗;顏色、明快的紅、藍、紫、粉紅色;透明度好,即半透明;無裂紋、無砂心、無雜質。那質量的好壞取決于重量大小?,旇з|量好壞的鑒別和經濟價值的評定主要分級如下:
1.:塊重約5公斤以上者。
2.:塊重約2-5公斤者。
3.二級:塊重約0.5-2公斤者。
4.三級:塊重約0.5公斤以下者。
天然瑪瑙石質堅硬、潤滑、凝重,因此它的雕刻比起玉石雕刻更費功夫。一般來說,經過能工巧匠精雕細琢而成的瑪瑙是具有較高收藏價值的,越是薄的瑪瑙雕刻起來難度越高。如果在市面上看見雕工特別好的明清老瑪瑙則要當心是現代仿品了。因為以當時的雕刻工藝,中間所打的線孔是不可能很平滑的,一般都歪歪扭扭,呈倒喇叭形。如果你看到一通到底很平滑的線孔,基本可判定是仿制品或者是假貨。
象形圖紋瑪瑙質地堅硬、有膠質感、未染色、高溫優(yōu)化的,且象形度能得到大多數人認可和共鳴的象形圖紋瑪瑙才是收藏佳品。因個人學識經歷、想象力、欣賞習慣不同,會存在欣賞的差異,這就有了這行各看一眼的說法。欣賞象形圖紋瑪瑙大樂趣就是不斷的發(fā)現過程,欣賞象形圖紋瑪瑙就是對自己心靈的洗禮、沖擊、震撼和共鳴過程,欣賞過程會會給欣賞者帶來無比的心靈愉悅和滿足。帶來樂趣和未來的升值潛力是這個收藏的關鍵點。
阿拉善戈壁瑪瑙是戈壁瑪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分布于內蒙古以及外蒙古的廣闊的戈壁灘上,其中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地區(qū)發(fā)現的瑪瑙石品質優(yōu),并早被人發(fā)現和推廣因此人們給這一石種命名為阿拉善瑪瑙。阿拉善瑪瑙質地堅硬、色彩豐富,在經歷了億萬年風沙磨礪、日曬雨沁形成了千姿百態(tài)的奇特面貌。正因為阿拉善瑪瑙的色彩豐富絢麗形態(tài)千奇百怪因此受到越來越多的藏石愛好者喜愛和珍藏。阿拉善瑪瑙主要可分為雕料和奇石兩大類,雕料質地細膩色彩豐富,帶俏色的瑪瑙受雕刻師的青睞;奇石,主要以造型奇特稀有和象形兩大類為主。
按包裹體分類:
南紅瑪瑙:主要產自云南保山、四川涼山和外蒙古等地。其中,涼山的南紅品質,少裂且色澤艷麗;而保山南紅的膠質感強,油潤度高。
戰(zhàn)國紅瑪瑙:以遼寧朝陽的北票料和河北宣化料為主,前者更佳。其特點為紅色和黃色兩種顏色發(fā)暗并多拉絲結構。
苔蘚瑪瑙或苔紋瑪瑙:內部含有樹枝狀或苔蘚狀花紋,常見有水草瑪瑙和櫻花瑪瑙等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