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方法的嚴謹步驟:在選定的種植地上,需按照合理的行距和株距挖種植穴,一般行距 3 - 4 米,株距 2 - 2.5 米,這樣能每棵西梅樹都有足夠的生長空間,通風透光良好,減少病蟲害滋生。種植穴大小依苗木大小而定,將苗木放入穴中,使其根系舒展,避免根系卷曲纏繞。接著用土壤填實并輕輕壓實,讓土壤與根系緊密貼合,隨后澆透水,這遍水被稱為 “定根水”,能使根系與土壤充分接觸,促進根系盡快吸收水分,扎根生長 。
種植時間的巧妙把握:西梅樹苗的種植時間通常選在春季,當土壤溫度穩(wěn)定在 10℃以上時,便是佳種植時機。此時氣溫逐漸回升,土壤解凍,萬物復蘇,樹苗的生理活動也開始活躍,種植后能較快適應新環(huán)境,生根發(fā)芽,成活率較高。當然,在一些冬季不太寒冷的地區(qū),秋季落葉后也可進行種植,此時樹苗進入休眠期,移栽對其損傷相對較小,經(jīng)過冬季的緩沖,來年春季能迅速恢復生長 。
西梅樹苗定植后時盤可覆膜或覆草,起到保墑、壓堿的作用,幼樹期行間可間作矮桿作物。生長季節(jié)灌水后及時松土除草。
在果實采收后施基肥,幼樹施基肥lOkg/株。盛果期50Ks/株。基肥一般采用溝施,溝深40cm、寬30cm。沿樹冠投影處開環(huán)狀施肥溝,將肥料均勻施入溝內(nèi),并及時填平?;蛟跇涔趦蓚?cè)(東西或南北)挖施肥溝,東西南北隔年輪換施肥。
及時抹除砧木萌芽、選定主枝后,其它枝拿、拉、疏除;5、6月新稍超過30cm時摘心至成熟葉片處;主枝拉成60度,輔養(yǎng)枝拉成80度;7月疏枝。
西梅樹苗樹體為小喬木,高3米一5米,枝展4米——6米,樹姿半開張。多數(shù)品種自花結(jié)實,成花容易,一年生枝可大量形成花芽,定植二年結(jié)果,坐果率高,果實豐產(chǎn),栽植1年生苗或大樹高接并及時摘心者第2年均結(jié)果。幼樹3年生平均株產(chǎn)4.6kg,第4年進入盛果期。果實近心臟形
定植后每年每畝施土糞硼皿公斤,復合肥75公斤作基肥,5——6月份花芽分化前再每株追施磷酸二鉸0.5公斤加鉀肥肋公斤;根外追肥以03%尿素刀。2%磷酸H氫鉀、500倍光合微肥或微肥,益富源生物沖施肥3-5公斤,每隔20天進行1次。在土壤管理上要重視覆草、覆膜。在西梅的周年管理中,應在封凍前、謝花后、硬核期各澆水1次,雨季要及時排水。
西梅苗原產(chǎn)于法國西南部,形狀如杏梅,成熟時表皮呈深紫色,果肉呈琥珀色,味道芳香甜美,口感潤滑,且營養(yǎng)很豐富,不但可以當零食食用,還可和各種原料相配,做成各種美味食物。
一年可追肥2次,分別在花前(3月中下旬)和果實膨大、花芽分化始期(6月中旬)。幼樹每次每株施100-200g,盛果期每次每株施400g,化肥N:P:K的比例是2:1:2。追肥可采用溝施在樹冠投影下東西、南北不同的方位挖深15em、寬30em的追肥淺溝,施肥后,及時回填土
西梅苗綜合性狀優(yōu)良,病蟲害發(fā)生較輕,使用農(nóng)藥少,符合當前果品要求,但由于果實含糖量高,易受桃小食心蟲危害。耐寒、耐旱性好,在干旱山區(qū)山地中,半陰坡地塊內(nèi),全年不澆水,仍能正常開花結(jié)果。
西梅耐干旱,抗晚霜,適應范圍廣,果形特,香味濃郁,鮮食、制干均宜,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西梅可用山杏、山桃及毛櫻桃作砧木,嫁接成活率均在98%以上,都不會引起流膠,也未見不親和癥狀。嫁接以春季帶木質(zhì)芽接為主,成本低,成活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