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防護箱保護古玩瓷器?
古玩瓷器一定要安放在古玩箱內交接換手,遇到多人鑒別欣賞時,切記要小心從古玩箱里取出鑒賞,待一個人欣賞完畢,把瓷器放回到古玩箱內。下一個人再來欣賞時,要小心的再一次從古玩箱里取出,不要兩個人將瓷器直接手遞手的傳接,以防萬一失手。薄胎的器皿,胎薄、質輕、嬌嫩,移動安放時更須小心,從古玩箱中拿出時要雙手捧,忌用單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長度高,還有不能放在桌面上或外面的任何地方,怕被風吹倒。帶座、帶蓋的瓶器從古玩箱中取放時應將座、蓋和主體分別單拿單放,不能連蓋帶座一起端,防止移動時脫落打碎。
瓷之型代表和展現(xiàn)著歷史、人文、經濟乃至形制和生產力發(fā)展的傳承脈絡。是一個時段經濟發(fā)展演繹過程直接的體現(xiàn)。由于是貼切、真實的人文濃縮,因而,我們研究認識瓷之型的演繹過程也便于了解社會的進程與發(fā)展。如果我們對某一類的器物,從起源到發(fā)展的全過程有一番系統(tǒng)的了解,如瓷壺類,那么我們從器型,全然可以粗略地以型斷代,然后依據(jù)同時代的取材、用料、配方工藝、人文歷史等進行的核實論證,完全有可能準確的斷其年代。由此可說,鑒定瓷器,觀型斷代是堅定的要素。
陶瓷器物,由于年代久遠、受到自然界各種物質的長期侵蝕,器物表面會呈現(xiàn)出一些自然形成的舊貌,如明清瓷器,大部分只是由于“火氣”的消減使器表光澤變得溫潤;而年代遠的陶瓷器表面往往是繡蝕斑斑,器表和胎體呈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風化、剝釉、破碎和酥解等現(xiàn)象.修復時要注意保護其舊貌特征,修復其損壞部位,使其與整個器物渾然一體。
古陶瓷修復包含陶瓷器文物的檢查、清洗、拼接、加固、配補、上色等一系列保護與復原的操作。
古陶瓷修復的類型:
1、考古修復:又稱研究修復,指對于拼縫、補缺部分,保留修復的痕跡,使觀眾能輕易分辨出哪些是原器物,哪些是修復部分。
2、無痕修復:又稱美術修復,指對于器物的修復部分進行上色,以達到淡化修復痕跡。
3、陳列修復:這種修復的效果介于考古修復和美術修復之間。通常理解為在一定距離外看不出修復痕跡,而在背面或內部保留修復痕跡。
瓷器修復打磨工具介紹及打磨方式,方法
1、打磨的工具有:打磨機(電動型) 80#鐵砂布、320#目水砂紙, 平搓。打磨機為電 動型,可控制磨頭的速度腳踩的輕轉速就慢,踩的重轉速就快(詳細操作產品說明書)此工具是在泥固化后硬度高,泥涂的面積大或太厚的情況下使用;
2、在不需要使用電動打磨工具時,我們可以選擇80#鐵砂布進行打磨,在感覺平整時不要 在繼續(xù)打磨,此時我們要選擇240-320#目水砂紙進行修正,使泥面更平整光滑;
3、當遇到餐具角的時候使用平搓、圓形搓、半圓形搓,進行修正;
4、打磨時一定要注意打磨有角度餐具的弧度, 要注意打磨的是否和餐具的邊緣是否致, 要掌握定的手感。不要將餐具自身的釉面損傷,這樣會造成大面積的上釉。
清琺瑯彩特點主要有:
1、瓷胎:瓷胎細薄,修胎規(guī)則,完整無缺,糯米底胎;
2、造形:器型大多為小件,超過一尺大的都很少見,多為碗、瓶、煙壺之類的日用小件瓷,和動物擺設品;
3、底釉:為純白釉,不偏青也不偏黃,釉面光滑潔凈無疵;
4、琺瑯彩色澤:色極鮮艷且明麗,很少為純色而為粉彩型偶合色,色種多,同一物上可出現(xiàn)七、八種顏色,多達十多種;
5、琺瑯彩色料特點:每一圖案均由多種色料調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質反光感,有時還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觀,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顯的立體感,閉眼用手摸可明顯感覺到,若用十倍放大鏡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葉上看到極小的開片紋,這一現(xiàn)象用肉眼看不出,這也是重要的一個特征,而粉彩則感覺不到有凸出的情況;
6、繪畫與紋飾:琺瑯彩瓷器畫功特別講究,多為功筆畫;各個朝代有所不同。